梁秋华的治水之路:源自家乡的灵感与全球实践

分享到:

梁秋华的治水之路:源自家乡的灵感与全球实践

2024年12月28日 13: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电 题:梁秋华的治水之路:源自家乡的灵感与全球实践

  作者 刘洋

  “我的老家在粤北山区。当地人应对自然灾害的传统处理方式给了我许多启发。”近日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梁秋华与中新社记者连线时说。

  今年11月,在第11届沙特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国际水奖颁奖仪式上,梁秋华团队因在开发高性能洪水预报模型方面的贡献荣获“地表水奖”。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国际水奖是国际创新水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奖项之一,旨在激励科学界为解决全球水安全挑战作出不懈努力。

  梁秋华出生在广东省阳山县,8岁时与家人到珠海生活。20世纪90年代初,珠海规划建设高栏港。正填报高考志愿的梁秋华听从父亲建议选择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毕业工作三年后,梁秋华到英国牛津大学深造读博,学习计算水力学并开发河口、海岸环境流体计算方法及模型工具。

  2006年,梁秋华进入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工作。与牛津的研究方向不同,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团队更注重大型水文和洪水风险管理等实际工程问题。梁秋华此前开发的水动力模型仅能模拟预测较小规模的理想流体动力过程。进一步提升计算能力、研发能应用于实际洪水过程模拟与风险评估的模型算法成为梁秋华的第一个科研挑战。

  梁秋华说,从理论到实践并没有他预想中的简单。首先是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城市房屋、街道、河网布局影响洪水的流向,需在模型中精准地分辨和表现出来。传统水动力模型计算成本昂贵,难以对城市整体洪水风险进行准确评估。此外,模拟实际流域洪水需兼顾精度与计算效率。提高模型分辨率虽能提升精度,但会降低运行速度,影响应急响应速度。

  为解决以上问题,梁秋华和团队不断开发新算法,并借助计算机技术革新改写系统,提高模型的稳定性、适用性和运行速度,最终完成高性能集成水动力建模系统的开发。2012年英国纽卡斯尔持续暴雨引发城市内涝,梁秋华和团队用该模型还原了包含纽卡斯尔在内的英国东北部地区洪水演进过程。在覆盖400平方公里区域、涉及1亿个网格的复杂场景下,模型仅用时6小时完成了整个暴雨内涝事件计算任务。

  此后,梁秋华团队不断优化完善该模型,并在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国家进行技术合作交流。梁秋华团队也与中国的同行们共同设计项目,将洪灾预警、水文资源、能源转换利用相结合。

  梁秋华说,极端天气不断增多,城市内涝问题是全球正面临的一大挑战。城市密集的人口和建筑物增加了洪灾防控的复杂性。水动力建模系统的研究随之来到了新阶段。他和团队在系统中加入人为干预因素,比如建临时泵站、堤坝等,以此评估应急方案的可行性。

  “相比于不断加筑堤坝抗洪,做好洪水的风险管理将带来更多效益。”梁秋华说,在老家广东阳山县,古村落大多建设在山脚下且背靠树林。这种布局延续了中国风水智慧,洪水来临时虽然会淹没田地,但并不会伤及房屋,且为田地带来表层土利于耕种。

  梁秋华表示,中国的史料里记载了许多洪灾防治经验,对当今的环境治理依然带来诸多启发。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多,他与学生正在研究如何将古老的治理经验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以在治理洪水的同时解决污染和卫生问题,并帮助人们更好地与洪水共处。(完)

【编辑:王超】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华人新闻精选:

换一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